名稱 |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第1728號建議的答復 | ||
發布機構 | 索引號 | 0218077J/2021-00789 | |
主題分類 | 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 | 文號 | |
發布日期 | 主題詞 |
是否同意公開:是
辦理結果:A
冀環辦字〔2021〕66號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第1728號建議的答復
郭慶生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健全長效制度安排急需建立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積極推進京冀生態補償機制建立
在建立冀津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2018年11月,我省與北京市共同簽署了《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根據補償協議和實施方案,北京市財政資金分為補償資金、獎勵資金、補助資金,統籌此前合作實施的生態清潔小流域、水環境治理、農業節水(稻改旱)項目,原則上每年安排3億元,河北省每年安排1億元,中央財政根據水質考核目標完成情況每年安排3億元,用于促進流域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截至目前,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已累計到位19.8億元,其中,累計支持承德市12.13億元,支持張家口市7.4億元,省本級使用0.27億元。通過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的建立,拓展了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的內涵,有效改善了潮白河流域水環境質量。
二、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冀政辦發〔2016〕25號),明確了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2019年6月,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聯合印發《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全面加強制度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20年7月省發改委、省統計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生態保護補償統計指標體系和信息發布制度的意見我(試行)》,同時,省發改委積極配合國家發改委開展《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立法調研、政策研究、資料收集等立法工作。目前《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正在征求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區意見。2020年10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北京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出臺《京冀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方案》,提出兩省、市聯合開展生態保水執法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河長制保水五大行動,進一步加強流域上下游聯防聯控工作力度,為推動密云水庫上游流域水資源和水生態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推進京冀生態補償協議落實
協議簽訂以來,我省認真落實協議精神,積極籌措資金,推進相關縣開展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工作。形成了部門協作、各負其責、各盡其能的良好運行機制,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提高治水的有效性,流域內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建立了會商預警機制,形成了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環境管理模式。流域上下游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倒逼產業優化轉型,提高發展質量,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補償協議的實施有效推進了潮白河流域城鄉綠色發展,拓展了城鎮綠色空間,優化了農村人居環境,完善了流域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在保障潮白河水質水量的同時,提高流域內公共服務保障能力。2018年以來,密云水庫上游潮河、白河流域主要河流出境水質均保持在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水質,是我省和海河流域地表水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為保護京津水源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
2020年,《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已到期,我省正在與北京市共同商議簽署第二期補償協議,就提高補償標準、延長補償期限等問題與北京市溝通,為爭取北京市加大對我省的補償力度努力。另外,繼續按照國家和省水土保持規劃,將張家口市作為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將各縣列入相關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縣,在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利項目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技術指導,助力推進張家口市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
2021年5月16日
領導簽發:呂竹青
聯系人及電話:郭志中 0311—87908883
抄送: 省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代表工作委員會,省政府辦公廳,
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是否同意公開:是
辦理結果:A
冀環辦字〔2021〕66號
對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第1728號建議的答復
郭慶生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健全長效制度安排急需建立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積極推進京冀生態補償機制建立
在建立冀津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2018年11月,我省與北京市共同簽署了《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根據補償協議和實施方案,北京市財政資金分為補償資金、獎勵資金、補助資金,統籌此前合作實施的生態清潔小流域、水環境治理、農業節水(稻改旱)項目,原則上每年安排3億元,河北省每年安排1億元,中央財政根據水質考核目標完成情況每年安排3億元,用于促進流域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截至目前,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已累計到位19.8億元,其中,累計支持承德市12.13億元,支持張家口市7.4億元,省本級使用0.27億元。通過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的建立,拓展了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的內涵,有效改善了潮白河流域水環境質量。
二、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冀政辦發〔2016〕25號),明確了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2019年6月,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聯合印發《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全面加強制度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20年7月省發改委、省統計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生態保護補償統計指標體系和信息發布制度的意見我(試行)》,同時,省發改委積極配合國家發改委開展《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立法調研、政策研究、資料收集等立法工作。目前《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正在征求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區意見。2020年10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北京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出臺《京冀密云水庫水源保護共同行動方案》,提出兩省、市聯合開展生態保水執法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河長制保水五大行動,進一步加強流域上下游聯防聯控工作力度,為推動密云水庫上游流域水資源和水生態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推進京冀生態補償協議落實
協議簽訂以來,我省認真落實協議精神,積極籌措資金,推進相關縣開展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工作。形成了部門協作、各負其責、各盡其能的良好運行機制,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提高治水的有效性,流域內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建立了會商預警機制,形成了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環境管理模式。流域上下游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倒逼產業優化轉型,提高發展質量,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補償協議的實施有效推進了潮白河流域城鄉綠色發展,拓展了城鎮綠色空間,優化了農村人居環境,完善了流域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在保障潮白河水質水量的同時,提高流域內公共服務保障能力。2018年以來,密云水庫上游潮河、白河流域主要河流出境水質均保持在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水質,是我省和海河流域地表水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為保護京津水源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
2020年,《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已到期,我省正在與北京市共同商議簽署第二期補償協議,就提高補償標準、延長補償期限等問題與北京市溝通,為爭取北京市加大對我省的補償力度努力。另外,繼續按照國家和省水土保持規劃,將張家口市作為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將各縣列入相關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縣,在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利項目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技術指導,助力推進張家口市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
2021年5月16日
領導簽發:呂竹青
聯系人及電話:郭志中 0311—87908883
抄送: 省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代表工作委員會,省政府辦公廳,
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